人的心性有三種特質,中國古人講的三達德「智仁勇」,西哲所云「真善美」皆是。能見真相可謂有智,純善利眾是為能仁,美之極至必生大勇。

「真」對「智」、「善」對「仁」是比較容易理解的,而「美」是如何對得上「勇」呢?原來勇是力量的表現,而美則是發自內心的吸引力量啊!

人會逐漸離開「真」,是從對事物的執著開始---為「因」,依「緣」而產生分裂和對立。譬如我喜歡喝酒,隨著喜歡喝酒的程度,我就會有有酒喝的快樂,和沒酒喝的煩惱,喜歡的程度愈高,快樂和煩惱則愈重。當我的眼光常放在快樂和煩惱上時,「真」就漸漸的隱沒了。

主觀意識較重的人,常常毫不造作、毫不掩飾的表露自己的情緒和看法,自謂是直率和真心。其實這種直率絕大部份是來自潛意識的習性反射(也就是執著),而並非來自真心的自然流露,又因為不經過理性的把關,故而就常常容易產生問題,「錯把任性當作真性、誤把習慣當成自然。」這是他真正的問題。這種人常常容易陷入「自以為是」的狀態,凡是看到的、聽到的都透過了「以為」而與真相背離,更與周邊的人格格不入。

人在負面情緒時,正是呈現真心不通暢的狀態,這時我們常常發出:「為什麼這樣,為什麼是我,為什麼、、、?」

通達「真」的人,自然會有了悟的作用,顯現智慧的光明,心緒也會有通暢和離苦得樂的感受,這種人總是會說:「就是這樣嘛!別人是這樣,我也是這樣而已。」呈現出心安踏實的樣子。

只要還在「小我」之中,還在對立的狀態,是無法見到「真」的。一般人習慣從橫斷面來看「真」,認為能看到的、聽到的、感覺到的就是「真」,然後對現象做出判斷,定出是非,順我者產生正面的情緒作用,而會想再來一次(貪);逆我者產生負面的情緒作用,而想要遠離對境(嗔)。此時我是被動的,牢牢被外緣操弄。

而智者通常會從縱切面來看事情,當從因緣果報的角度來看時,發現生命的現象,總不離開真理的軌則,善自有善的因緣果報,惡自有惡的因緣果報,凡有果報,事出有因。這一種了悟會產生一種寬恕和體諒(如果我也面對同樣的因緣,我也可能會做出同樣的事。),讓自己從對立的心態中跳脫出來。

「行有不得」,反求諸己,則會成長;數人之過,則增執著。六祖壇經有云:「常自見己過,與道即相當。」古聖哲的教訓中常指出,求「真」要從心中去找,向事物、是非中找,是了不可得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映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