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留言說: 「懷君屬秋夜,散步詠涼天。 空山松子落,幽人應未眠。」帶小狗出門辦例行公事,落葉滿地,走在涼颼颼的風裡,忍不住想起這首詩,正當“空山松子落”時,突然一連串 acorn 落地 滴滴答答打在枯葉上…

OKO說:山為何空?空為何有松?夜,不是都擠滿黑嗎?怎會空?(大白天才會看到空啦!)

Kokoso : OKO說黑夜之中看不到空。這使我想起一件往事。朋友小兒子是啟聰學校學生。他會讀唇,發音也相當清淅。一天,他給我看他寫的一篇文章,題目為「靜」。我說寫得很好啊。他說他只是人云亦云,不懂裝懂。我愕然。他問我甚麼是靜。啊!他在靜中,竟然無緣識靜。」 

 

心與境總是相互作用的。有的人心隨著境轉,是福是禍,常受著外境的支配;有些人的心可以轉境,順境固然乘心滿意,逆境也能當作試煉,一切境相都能成為正面的受用。

這種轉境的能力當然不是偶然的,必須放下執著、習氣,調整觀念和心境,再鍛鍊一些靜定的功夫。現代人常常在講EQ,殊不知EQ是可以這樣增長的,能轉境已經難能可貴了,若是不小心發現了真心寶藏,就更不可思議了。

當心鍛鍊的比較能自主,而不受外境影響、不執著於情境時,心則容易呈現定、靜、淨、空、靈的狀態,說是空,其實並非什麼都沒有,只是心不住留,而靈明的作用愈發細微有力,這時突然有一種因緣打破這種平靜,常會激起內在深刻的感觸……

不管是山也好,是松子也好,是黑也好,是明也好。心空 境亦空,當心空、山空、松子落下,打破了寧靜時,卻也觸動了生機或是舊情吧!

Kokoso說:在靜中,無緣識靜。而人們從來未離開過空性(自性、真性),卻也無緣識空性啊!

山空黑也空,松子顯機鋒, 問空何所似,似空不是空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映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