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人總是喜歡「自由」的,但對「自由」卻是一知半解,且認知錯謬的多。

一般人認為的「自由」,就是沒有外人管,沒有外力的拘束,凡事任我行,就「自由」了。其實即使是沒有人管,未必就會讓我們感到「自由」。

所以,如果把我們放在衣食無缺,卻沒有其他人的孤島上,肯定會度日如年的;但是在斗室中閉關的老和尚,卻可以安然自在的禪坐。關鍵在於我們大多注意著「身的自由」,而忽略了「心的自由」。

「自由」的相反就「束縛」,什麼會「束縛」我們的心呢?比較粗重的有「慾望、情緒、情感、嗜好、強固的認知等等」,微細的就數之不盡了。而粗重的「束縛」必以「慣性」的方式呈現,因為「慣性」脫離了理性的控制範圍,所以就常常造成過患。

我們常以「慣性」被滿足時為樂,而未察覺真實的狀態是,「慣性」不由自主的被發動時,此時的心已經不得自在,無法平穩,是煩惱的、苦的。就像愛抽煙的人,只想到抽煙時快樂似神仙,而忘記了想抽煙而沒有煙抽的苦。

「樂」總是一場空歡喜,而且很快就會過去的,所以有智慧的古人造詞「快樂」,就是因為「樂」總是短暫的。仔細去思考生活中的許多「快樂」,會發現「快樂」其實是十分虛幻的,許多的「快樂」都是以「離苦得樂」的方式來運作用。也就是說,先要把自己弄成很「苦」的狀態,然後當我離開「苦」時,就會有「樂」的感受。先前愈苦,離苦愈樂,就像是玩股票,投資愈多,上漲時愈樂,下跌時愈苦;沒有投資,也就沒有漲跌時的樂與苦了。

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坐雲霄飛車,未坐之前沒有所謂的苦與樂;當開始坐上飛車上時,心裡就七上八下忐忑不安,然後進入了恐懼害怕;當車子停下來時,恐懼害怕遠離,而「樂」就如此從虛幻中生起。人們就是有意無意間常常以這種模式來追逐「樂」,故而佛陀證悟時感嘆人心的顛倒。

坐雲霄飛車追逐「樂」還算是好的,因為總是有99.99%的機會會平安的度過,但是有許多求「樂」的事情,就沒有那麼「樂」觀了。例如:吸毒、酗酒、飆車、爛賭、、、,這些「樂」是註定要以「苦」來收場的。

「慣性」的苦是自己找來的,當我們受「慣性」支配而不得自主時,通常我們最親最近的人總是會告誡勸阻我們。然而我們卻常會認為,那是防礙我們「自由」的。以實相觀之,親人正是要幫助我們脫離「慣性」的「束縛」,好讓我們恢復「心的自由」啊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映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