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年曾經看過一個關於「幸福」的寓言小故事,多年來一直沒忘:

 

一隻小狗常聽別人說「幸福」的好,因此就決心去找「幸福」。他四處去尋找,也找了很久,但是始終沒有找到。有一天他遇到了一隻聰明的老狗,就向老狗打聽「幸福」的消息。

聰明的老狗對他說:「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啊!你向外四處去尋找,當然找不到,但是不管你走到哪!其實幸福它一直都跟著你的,只是你沒有覺察到而已。」

 

對於「幸福」自己有著這樣的看法:

「幸福」是由「幸」和「福」兩種條件達成的。「幸」有慶幸、感受到的意思;「福」就是福氣、也就是好的作用。

當自己感受到自己是有福氣的時候,就會有「幸福」的感覺了。

沒有福氣固然不會「幸福」,有福氣而缺乏「感受的能力」,也是感受不到「幸福」的。

 

當皇帝的每天吃著滿漢全席,由於濃烈精緻的滋味吃習慣了,嘴巴就變刁了,再加上國事繁重,即便有山珍海味當前,常常也會食不知味,所以很難吃出「幸福」來。

一位常常處在肌餓狀態的乞丐,當拿到了一個熱騰騰的饅頭時,想必,他會吃的很「幸福」的。

 

由此觀之,「幸福」的關鍵,在於「幸」而並非「福」了。失去了「感受的能力」,再多的「福」也會變得沒有意義。對於生命的感受能力--「幸」,是我們現代的人常常忽略,甚至嚴重誤解的重要課題。大部份人的生活重點,都擺在累積福報資糧上,忙著賺錢,忙著堆砌物資的山,忙著填滿欲望的海。這樣的生活形成了慣性,即便擁有了很多的福報,卻是有福沒時間享,有福不會享,有福不能享。

 

到底什麼樣的人會比較容易感受到幸福呢?

慾望、情緒、偏執…等等,俱有慣性的力量,常使我們無法自主,會成為「感受能力」的障礙。

慈悲、感恩、寬恕、知足、惜福、認真、專注、淡泊、清淨、平靜、藝術…等等,則可以啟發我們微細的觀照力,幫助我們提昇「感受的能力」。

人與人之間的幸福,只要讓「愛」流暢就可以感受到。物資所給予我們的幸福,只要能讓生命延續、光耀就足以感受到。

 

有一次上夜班回家休息醒來時,家中沒有其他人在,老婆留了字條,說是電鍋裡熱著飯菜。平常吃飯時總喜歡配著看電視,那天心血來潮,決心專心的好好吃頓飯,吃著吃著心突然有一種幸福的感覺昇起,久久縈繞心頭。

這時我才發現,幸福真的離我們並不遠。而我們自己忽略錯過的幸福,又遠比我們努力追求的幸福還多得多啊!

 

「知足即富有,感恩常幸福。」那有知足、感恩而不幸福的人呢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映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