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當我們用不同的語言說「杯子」時,雖然有著完全不同的聲音,但同樣是在表達「杯子」這個概念,這是異中有同。當幾個人用著同樣的語言說著「杯子」時,卻也可能每一個人所說的是不同的「杯子」,這是同中有異


人們在談論著不同學理、不同宗教裡的「真理」時,常常可以感受到這樣的「異」與「同」。然而「真理」固然不能用〝一個〞來說,但如果說「真理」會有兩個以上,就更讓人難以接受了。我們「認識的真理」或許會有所不同,但「真理的實相」必然不會不一樣啊!


「我」所認識的「真理」,因為還在「我」的框框裡,所以必然不夠「真」,而「化異求同」正是追求「真理」者必須要有的一種態度。

 

就像學校教育一樣,你很難說小學、中學、大學……那一種教育是好的,那一種是不好的。沒有人能在沒有接受過基礎教育的狀況下直接讀大學的,所以去分別那一個階層的教育是好的,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情。

清楚自己的程度和目標,接受適合自己程度的教育,然後逐階而上,達成自己的目標就可以了。當然,「目標」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,有的人選擇要達到「博士」的階段,有的人選擇只要達到「中學」階段就可以了,這不是對錯的問題,而是你的選擇會決定你未來的生命情境罷了!對於真理的認知和抉擇也是這樣的。

 

「六祖壇經」中有一個小故事。禪宗六祖慧能在修行成熟後,下山時遇到兩個人正在爭辯,一人說「旗子在動」,另一人說「是風在動」,六祖告訴他們「是你們的心在動」。

旗動、風動、心動,都是事實,不能說那一種說法是對的或是錯的,但是每一種說法都已經顯示出它的著眼處和層次。


看到「旗子在動」的,習慣著眼於表相的形色。因為外相是容易變動的,所以執著迷惑於外相的,就常會因為外相的變動,而引發不安。


看到「風在動」的,已經察覺到有形的外相,是受到無形能量和其他因素的影響和作用。雖然能認知到更深入的事理,但仍容易忽略了生命的感受,而弄不清楚心的障礙。


看到「心在動」的,知道外境對心的影響,明白了「心」與「境」的依存、虛實的關係。一切生命的感受作用,無外乎「外緣」啟動「心因」產生的結「果」。雖然影響「外緣」的因素很多,但能改變「心因」,就可以改變結「果」。

 

人的行為是受著思想的支配,心的活動又以情緒的、慣性的為優先,而理性和智慧,則遠遠的被埋藏在幽暗的心底深處。

西方的哲學家、科學家們,大多喜歡從宇宙天地間去探索真理;東方的聖人、智者則發現了,深入自己心底的路,才是通往「真理實相」的必然捷徑。離開生命本身的「真理」是無意義的,「真理實相」必然要能為生命開闢一條真正的幸福之路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映緣 的頭像
    映緣

    自投羅網

    映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